
香港是中國現代設計走得最前的城市,無論是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廣告設計、娛樂設計、時尚設計,都遠遠領先內地,從歷史角度來看,香港設計對于催生國內現代設計,對于促進國內的現代設計發展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迄今為止,香港的設計在許多領域依然遙遙領先,這點是不可否定的。
就平面設計來說,香港大概在1960年代前后就已經有相當不俗的啟動了。先驅應該包括從美國來香港的石漢瑞( Henry Steiner)、王無邪、何弢、鍾培正、靳棣強、張樹新、張樹生、吳文炳、呂立勛等人。
我記得第一次見一大批香港設計師是在1984年,那年我第一次到香港理工學院的設計系講課,那個時候理工設計叫做“太古設計學院”( Swire School of Design, Hong Kong Polytechnic)。邀請我的是當時設計學院的領導麥克.法爾( Michael Farr),具體安排訪問和講學的是馬修.透納( Matthew Turner)。法爾先生前些年已經過世了,透納聽說現在在沙田一個職業學院里教書,因為他曾經回格拉斯哥讀完博士學位,因此失去聯系,最近,我在汕頭大學里面的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助手告訴我:他們找到他了,并且邀請他參加我們舉辦的一個規模比較低大的國際設計教育研討會,我叫助手代表我在我們的外賓廳安排一次晚餐,宴請他,也聊聊天,說真的,的確高興。見到他,讓我回憶起許多有關香港設計界的舊事來。
我和香港設計師的的關系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的。現在認得的香港設計師就比較多了,差不多比較重要的那一批基本都認識的。1980年代,香港設計正處在黃金時代,新人輩出,而好多重要的設計師,比如石漢瑞、靳棣強都正處在設計的最佳狀態的開始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到90年代后半期,大約有十來年的樣子,他們那批人最杰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那次去香港,我認識了這批第一代設計師中的好幾個,其中石漢瑞、靳棣強的作品給我很深刻的印象。我去理工的時候,王無邪好像已經去了美國,據說在新澤西州居住,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很是遺憾。
從時間順序來看,石漢瑞應該屬于最早的一個設計師了。石漢瑞當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設計師,港英當局許多重要的項目都給他設計,好象香港馬會的標志,匯豐銀行的標志,渣打銀行發行的港幣等等。當時香港設計界處在上升期,他則已經是如日中天,在設計界很有權威地位。石漢瑞的成就是公認的,2004年11月份,香港浸會大學授予五個杰出人士榮譽博士頭銜,其中一個就是石漢瑞。其它四個分別是北京的陳可冀教授,是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先驅,還有林懷民,則是享譽世界的現代舞團“云門舞集”創辦人及藝術總監,還有一個是國際名導演吳宇森,前年在洛杉磯市中心的赫伯特.齊佩爾音樂中心出席深圳來的肖邦鋼琴大獎獲得者李云迪的演奏會,在門口就遇到他,成就很大,但是為人很低調的一個優秀的電影家;另外一個也是個西方人,是“快思邏輯之父”盧菲特˙澤德教授。
石漢瑞1962年前后就開設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在事務所中工作的員工自然受他的影響,其中有梁福儀,后來自己開始設計事務所,是很典型受他影響而走上設計道路的一個例子。
第一代設計家中的王無邪是從美國留學回香港工作的,他的貢獻很大,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部策劃設計教育課程,特別是在基礎設計課程方面,他可以說是具有奠基人的地位的。影響了好多的設計師,他自己是個畫家,也出了不少設計教材。包括我自己在內,不少人受他的影響。而何弢則是從外國留學回香港的第一代現代建筑家,在香港大學校外部擔任教授,他在港大開啟設計課程,和王無邪一樣具有奠基人的意義。何弢本人是香港設計師協會早期的領導,他好像是從1980年到1983年擔任香港設計師協會的主席的。
鍾培正是從德國留學回香港工作的,他開設了恒美商業設計公司,屬于香港最早的設計事務所之一,同時也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部教授設計課程,對香港設計貢獻非常大。他的公司里面就有靳棣強,張樹新、張樹生、吳文炳這幾個很重要的設計家,因此鍾培正可以說是這些人的啟蒙人。
香港早期的設計學校是大一設計學院,當時的校長是呂立勛,他是靳棣強的同學,大一逐步成為了香港設計教育的重要搖籃之一,陳幼堅早年也在大一讀過書,1970年開始自己開始設計事務所,這年從大一出來開設計業務的還有何中強、蘇敏儀這些人。蘇敏儀畫得一手好水彩,設計上女性味道十足。

陳幼堅于1950年在香港出生。他是國際上公認的設計大師,在過往33年的廣告和設計生涯中,獲得本地及海外設計獎逾五百項,包括“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大獎”(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日本版面設計指導俱樂部大獎(Typodirectors Club Award)及1989年度香港藝術家聯盟的設計家年獎。1990年,他展開了他的產品設計事業,推出一系列帶濃烈懷舊色彩的T恤、紙及金屬制品,于香港、日本、臺灣、新加坡、德國、加拿大及法國等市場銷售,都獲得非常高的評價和市場的歡迎。
獲香港及海外超過200個獎項的劉小康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他于1982年展開設計事業,現為靳與劉設計顧問合伙人。劉氏從1989年起已是香港設計師協會執行委員,十分關注本港及國際設計發展情況,現為香港設計中心董事局主席及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劉小康對純藝術創作有著一份濃厚的熱愛及堅持,曾獲九四年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九四年市政局雕塑設計獎及九八年市政局藝術獎。
陳幼堅和劉小康都是我的朋友,坊間關于他們的著作、報導、評論很多,在這里我就不重復介紹了。
到1972年,石漢瑞公司的設計師韓秉華、鍾培正公司的設計員黃海濤,還有理工設計畢業的余泰祖也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其中黃海濤是王無邪在中大校外部教出來的第二屆設計畢業生。這一年香港設計很熱鬧,開始自己公司的還有大一畢業的蔡啟仁、黃健豪、蘇澄源、郭立熹(主要畫插圖)、莫康孫、關慕洽(從美國回來的,學的是廣告,在香港從事廣告創意設計)等等。這批1970年代出來工作的人,就形成了香港設計的第二代主要力量,他們實力很強,并且眼界開闊,出道早,因此也有比較好的商業機會,大部分都非常成功,好像其中的陳幼堅、劉小康等等,現在都是香港設計界的中堅人物了。這個時候涌現的杰出設計師中還有自學成才的施養德,還有一個外國人,讀音好像是Peter Censula,現在不知道如何了。
1980年代有更多的設計師開始投入香港設計行業,其中,李永詮(理工畢業)、劉小康(理工畢業)、余志光(理工畢業,在靳棣強公司工作過)、易達華(香港工業學院畢業,在靳棣強公司工作過)、黃炳培(理工畢業)、何超宏(大概是大一畢業的)、等等。這批人更加具有沖擊力,他們對國際設計的認識很深刻,并且有前面兩代設計師打下的基礎,因此發展起來更加迅速,加上國內經濟開放,他們的設計機會也隨即增多。
李永銓是香港新一代設計家,以作品大膽見稱,創作數量驚人。他近年得獎已超過450多項,曾一次過奪得紐約美術總監年獎共4個獎項,第一、二屆全球華人設計大賽分別共獲37及48獎項,為得獎之冠。他受日本政府聘請為日本的海都市設計市徽。李永銓的設計公司是目前香港比較重要的企業形象顧問公司,近年客戶包括香港的兩家鐵路公司 ── 地鐵公司及九廣鐵路,還有美心集團、港龍航空、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等等。我認識他好像是在1998年,那年韓秉華當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請我做那年香港設計大展的評委,得以認識他和其他一批很杰出的設計家,他的作品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另外一個重要的設計家是黃炳培,他又名“又一山人”,廣告創作表現出色后,更投身電影制作。2002年,黃氏以合伙形式成立三二一聲畫制作有限公司;而他曾在香港多間國際廣告公司任職,后應邀加入英國Bartle Bogle Hegarty(亞洲)廣告公司,成為該公司首位華人在新加坡的地區創作總監。黃氏于1990至95年的地鐵廣告十分出色;他的平面設計及廣告作品曾獲香港、亞洲及國際三百多個獎項。另外,黃炳培對攝影及美術也十分熱衷。

講到香港設計,好像少不了會想起羅啟妍,這個女設計家原來在英國劍橋及倫敦大學修讀歐洲歷史,并在美國哈佛工商學院修讀高級管理課程。她后來轉向首飾設計,她的的創意首飾享譽國際,設計品在美國的Neiman Marcus, Saks Fifth Avenue,英國的Harrods,日本的Wako, Mitsukoshi等名店均有發售。羅啟妍現時的首飾系列包括Yin Style及 Yin Inspired,配飾有Kai-yin Lo Accessories。她同時是著名的中國文化推動者、收藏家、作者和歷史學者。
講到首飾設計,另外一個很杰出的設計師是翁狄森,他于1970年在香港出生。分別在法國巴黎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修讀藝術及工商課程,繼而到美國紐約進修攝影及珠寶設計。專注珠寶設計及藝術創作前,他曾在電影、廣告及設計等界別工作;而投身珠寶行業后,翁氏仍繼續個人藝術創作,曾在香港舉行七次個人展覽,也在美國、日本、法國和香港等地參加多次聯展。香港文化博物館及法國均有收藏他的作品。

另外一個杰出的設計家是張智強,他于1962年生于香港,1987年畢業于香港大學建筑系,1994年創辦EDGE。他是首位于2000年獲邀參加意大利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的香港代表,并于2002年再度獲邀參展。張氏在香港和國際獲得無數建筑和室內設計獎項,當中包括1996年香港青年建筑師獎;另外,他常在香港和世界各地演講和授課,更是少數獲選入Taschen出版社書刊《40 Architects Under 40》的亞洲建筑師。室內設計方面絕對有很大的影響力,設計、學術兩棲,使得他的設計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新一代品牌設計家有黃美瑜,她從香港理工大學畢業不久,即加入島崎健次所開設的設計顧問公司。1993年,她成為首位香港女工業設計師成為英國特許設計師協會之資深會員及美國工業設計協會之國際會員。她在1989年成立自己的設計顧問公司,并于1995年成立產品設計公司。她旗下于1995年推出的LIVING GEAR品牌創意家居用品及于1999年推出的TAPAS品牌創意禮品,至今種類逾百,暢銷全球50多個國家,屢獲國際殊榮,更于超過十個大型博物館內展銷。
葉智榮是很出色的香港設計師,他于1987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產品設計;之前一年,他取得獎學金到美國加州Frog Design Inc.實習。畢業后,他旋即獲荷蘭飛利浦公司設計部聘用。工作兩年后,他回港并于1990年創立葉智榮設計有限公司,至今不同類型的作品逾千,更以ALANYIP作為品牌而發行一系列時尚產品。他的設計得獎無數,不少書刊曾作介紹,及為博物館永久收藏。葉智榮現為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2002-2004)、香港設計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及英國特許設計師協會資深會員。這個人修養好,講話斯文,彬彬有禮,因為在經歷豐富,因此設計功力很深。

陳瑞麟也是產品設計師,是出名品牌TIMESTONE及TAPAS的首席設計師陳瑞麟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他被譽為香港原創設計品牌的先驅,獲獎無數。1997年,他獲得香港藝術界最高成就的藝術家年獎,產品目前暢銷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更于超過十間博物館內展銷。陳氏亦獲邀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重要設計項目。
鄭兆良于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攻讀紡織設計,并于巴黎帕爾森設計學院攻讀歐洲服裝史,后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取得藝術學士學位。1993年,鄭氏參加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青年設計師大賽,憑Diva Bride系列奪得針織類別的最佳設計獎,同一系列也是1993年IGEDO展覽的重點展品。同年八月,他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Yenrabi Ltd。
鄭光倫于1958年生于香港。土生土長的他在1978年取得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高級文憑后,曾于兩間香港著名設計公司任職。1983年,他轉到靈獅廣告公司擔任美指,1989年給調職到德國漢堡靈獅公司,1990年重返香港靈獅廣告公司任職創意總監。1994年,鄭氏自立門戶,創辦香港智廊有限公司。1995至2001年間,他兼任龍吟榜副總編輯及美術設計指導,現職智廊創意總監。也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杰出的設計家。
趙廣超是個學者型的設計家,他曾留學法國貝桑松藝術學院及巴黎第一大學,主修造型藝術及美術與設計分析,為法國國家高級造型藝術表現文憑碩士。90年代,他返回香港后,即從事藝術及設計教育工作,曾于香港演藝學院及沙田工業學院執教,目前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客席導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設計系兼任導師,教授東西方藝術與設計文化。他也是木作坊中國傳統家具研究及發展顧問,并且是東西方藝術與設計文化研究工作室負責人。香港設計總是有這種設計和學術雙棲的人物,對于總體設計水平的提高的確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之外,我知道的還有曾德平,他從事設計、裝置、表演、攝影、出版及藝評凡十五年,現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除教學外,他曾主辦及參加逾五十個國際個人展及聯展。他是另類空間Para/Site藝術空間創辦人之一,旨在通過展覽、出版、研究及研討會等活動推廣香港當代藝術。2002年,他與友人合作成立Habitus設計空間,致力推廣香港設計。
利志榮在香港出生,1989年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獲頒工業設計學士學位,并于1992年取得巴黎國家工業設計高級學院碩士名銜。1992至1994年間,他在巴黎Raison Pure 及Exatiss Concept工作,為L'Oréal、花王、三宅一生等化妝品牌擔任設計工作。利志榮于1994年回港,一年后加入飛利浦設計。1998年,利氏成立Milk Design,并已獲多個獎項。
Milk Design旗下品牌feel good,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設計家。
劉建文的作品也是我很喜歡的。他于1992年畢業于大一設計學院后,曾多次獲獎。起初,他從事繪畫工作,作品散見于香港各大畫廊,后來改投櫥窗設計及廣告業。1997年,他為Anodize唱片專集設計封套時展示他的首個三維設計;1998年,他開始在《東Touch》周刊發表漫畫作品Gardener,而漫畫的人物相繼成為「搪膠人形」,于日本、香港、倫敦及紐約畫廊舉辦的Crazy Smiles, Gardenergala and Lazymuthafucka (Gardener vs LMF)活動中展出,非常有趣的設計風格。
香港有個有趣的設計集團,叫做ADO,這個集團會集了建筑師、視覺藝術家、結構工程師、媒體專才、雕塑家、室內設計師及平面設計師等,從事不同的項目、策劃專業的創新意念。 ADO這個集團設計的項目種類繁多, 包括社會發展規劃、大型商住發展、學校設計、古寺復修、圖書館設計、公共藝術、藝術展覽、企業辦公室、連鎖店室內設計及形象顧問、特色獨立屋等等。ADO擁有強大專業顧問團體作后盾, 其中包括法律、工程結構、城市規劃、藝術專業團體、專上學術究機構等等。
ADO屢獲各種設計大獎,這種集中各種設計資源于一體的公司,在國內還很少見。
從我知道的角度來看,香港平面設計方面值得關注的重要設計師還包括1985年前后涌現的區賢浩、張再勵、鄧昭瑩(外國留學回港,曾經在石漢瑞公司工作過)、古正言、蔡楚堅,還有1990年代涌現的新人區德誠(正形設計學校、理工畢業)、吳秋全(正形畢業)、陸志昌(從事書籍設計,現在大概在北京工作),1995年后涌現的黃安(正形畢業)、何家超(正形畢業)、林偉雄(大一畢業)等等。因為篇幅有限,就無法在這里專門介紹了。
香港平面設計從196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了,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對于遠東設計水平的總體提高,對于香港創意產業的鞏固,的確作出了了非常特殊的貢獻,我有幸和香港的好多設計家相識,并且成為好朋友,見證了香港設計的成長,看到新人輩出,的確是非常欣慰和開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