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路上的“海上海”,是滬上知名的創意產業集聚區,最近周邊環繞這幢創意樓開出了鱗次櫛比的中外各種餐飲店,當地的居民反映:這些飯店的菜價貴得很。一些飯店老板聽說后,不以為然地一撇嘴:“也不看看這里是什么地方,創意集聚區啊。”
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一塊風水寶地。盡管租金不斷看漲,還是有很多與創意不搭界的企業不僅積極向集聚區周邊靠攏,而且千方百計要到集聚區里“軋一腳”,掛羊頭賣狗肉。
創意,成了經營邪招
最近,上海市創意產業中心對本市創意集聚區進行了一次“創意”特色調研,結果發現,個別的創意集聚區與“創意”貌合神離,有的成了餐飲樂園,咖啡店、西餐店、中餐店擠擠挨挨;有的開出了KTV,不斷傳來引吭高歌聲;有的甚至成了連鎖酒店。這些非創意企業喧賓奪主,不斷蠶食創意集聚區的面積。
表面看,非創意企業進駐創意集聚區,是貪圖集聚區里的人氣,實質上,遠不止于此。創意集聚區的工作人員收入不菲,這使得餐飲等企業的菜肴定價高于遠離集聚區的同類企業。而且,目前各區都著力把創意集聚區打造成又一個新天地,吸引普通市民來看看、來玩玩。由此,不少創意集聚區已經成為一個消費熱點,在游玩的過程中,到集聚區里的飯店吃頓飯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這是明里的賺,還有暗里的賺。一家在創意集聚區開設KTV的老板私下承認,創意集聚區雖然租金稍高,但在稅收上卻可以享受優惠。目前,上海創意集聚區比照高新技術產業區享受財政扶持。飯店、KTV等是商業項目,本應該按商業房產的性質繳稅,但入駐創意集聚區后,搖身一變成了創意企業,就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財政扶持,每年都可以返回一定數量的稅收。
無奈,卻無怨
讓個別非創意企業入駐創意集聚區掛羊頭賣狗肉,不是集聚區的本意,而是無奈之舉,因為招商困難。
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迅速發展,短短兩年間,全市已經崛起75家創意集聚區。75家集聚區的招商冷熱不均,像8號橋、M50等已經形成特色、打出牌子的創意集聚區,自然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盡管挑挑揀揀,還是有創意企業趨之若鶩。但滬上這類占據黃金地段、有知名度、有特色的集聚區并不多,大多數集聚區授牌時是一張白紙,是舉著“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招牌去招商的。在招商中,不少集聚區無奈地發現,創意產業的業態卻未必能與集聚區形態的擴大同步,真正有市場前景的創意企業和設計機構有限。總不能讓房屋空關吧?一些先天條件不足的集聚區只能“撈進籃里就是菜”,只要有企業肯進來,就照收不誤。
如同75家創意集聚區的招商冷熱不均一樣,75家集聚區的發展也是高低不一,8號橋、M50等第一批授牌的集聚區不少已經進入品牌建設階段,而不少新授牌的集聚區還處于“原始起步”階段,只能靠租金維持生計。如此背景下,管它入駐企業創意不創意,收得著房租才是硬道理。
雙管齊下集聚創意
所謂創意產業集聚區,是以原創設計為核心,相關產業鏈為聚合,形成以研發設計創意、建筑設計創意、文化傳媒創意、咨詢策劃創意、時尚消費創意為發展重點的功能區域,同時它也是創意企業、創意工作室、創意設計人員實施交流、互動、集聚的場所和各種創意作品展示、交易的平臺。當前,上海的創意產業剛剛起步,創意集聚區在孵化創意企業、培育創意產業業態方面具有示范效應,為了不讓創意變味,為了讓創意真正集聚,有關專家提出規范建設創意集聚區的兩個建議。
一是改變創意集聚區的授牌方式,變以往的先授牌后招商為先招商后授牌,只有完成集聚區招商工作并接受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等考核合格的創意集聚區,才給予授牌。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認定程序應該采取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到建設一個、發展一個、授牌一個。創意集聚區也不應該是終身制,應定期進行考核,對于不符合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規范的或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集聚區,應果斷摘牌。
二是集聚區招商主次要有硬性指標。專家建議的硬性指標為3-4-3,即創意主體性的企業和機構,如設計、研發類的機構和工作室、設計室建筑面積占集聚區面積30%;與這些創意主體企業有產業聚合的相關企業,如設計品牌展示店等,建筑面積占集聚區總面積40%;其余30%的面積可以辟作辦公用房或吸納相關的配套企業,如餐飲等。這樣劃分,既凸顯了集聚區的創意特色,也兼顧了集聚區建設者的投資回報。
其實,就是餐飲,也是可以做出創意特色的。要進本市巨鹿路上的新都里飯店,先要把手伸進大門上的一個個洞里,這些洞都各有數字名字,飯店每天變換數字組合,顧客連伸幾次,才能湊巧摸到飯店今天編組的開門數字,大門才會洞開。去過這家飯店的顧客都對這種創意記憶深刻。集聚區完全可以吸納和要求進駐的餐飲企業加強餐飲創意。 沈浩鵬:誰把創意當兒戲? http://www.luomog.cn/graphic/llwz/877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