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首次參展的美國迪斯尼、日本集英社等重量級企業在內共計5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企業參展,200余萬人次參與,近50個項目簽約,涉及金額包括現場成交達到128億元——這是剛剛落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交出的成績單。
與第一屆動漫節僅30億元成交金額、11個國家和地區數萬人的參與規模相比,第七屆動漫節算得上收獲頗豐了。
動漫節上發布的2011年動漫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顯示:2010年我國制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385部、220530分鐘,是2005年的5.16倍;2006~2010年累計完成1266部、65070集、707614分鐘,折合約11794小時。取得《國產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證》的動畫制作機構從2005年的35家增加到2010年的200家。目前在中國,動漫產業已形成擁有47個動漫產業基地、6000多家動漫企業、超過20萬分鐘動畫片年產量的巨大規模。短短7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
但“動漫大國”并不等同于“動漫強國”。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在國家廣電總局立項的國產動畫電影共85部,完成制作并取得發行許可證的為16部,而影院公映只有12部,不少影片“胎死腹中”。據了解,2010年國內動畫電影總票房約為4.71億元,而其中進口片就達3.06億元,占到65%。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兩億元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中,其中有1.27億元票房來源于《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大部分國產動畫電影無法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饋,某部投資5000萬元的動畫電影,取得的票房僅為803萬元。盡管中國動漫數量激增,但并沒能給人留下更多印象深刻的動畫形象和情節。從動漫展銷會上出來,帶著12歲女兒的杭州市民李旭琴感嘆:“中國原創動漫發展這么多年,為什么讓人記住的動漫形象只有灰太狼和喜羊羊?”
“國內動畫電影正遭遇著‘冰火兩重天’!闭憬髮W影視與動漫游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這樣說。
其實,問題還不止于此。
據介紹,現如今美國動漫產業的產值是2000多億美元,而日本動漫產品更是占據了世界動漫市場65%的份額。顯然,與此相比,中國數量可觀的動漫產品,不值得中國動漫人“沾沾自喜”。
從2004年,我國政府頒發《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首次以行政手段加大發展動漫產業的力度,到2008年中央財政投入700萬元扶持資金,扶持中國原創動漫作品創作。迄今,我國已有百余個本土漫畫、動漫演出、網絡動漫、手機動漫項目得到了扶持。
而隨著國家對動漫產業的扶持,也催生了雨后春筍般的動漫企業。但尷尬的是,動漫在中國,至今市場并未成熟,其盈利模式也不清晰,動漫企業更是鮮有通過產品本身而獲利的成功案例。
“要讓動畫作品蛻變為產品,行業要發展,人才從來不可缺。”杭州師范大學國際動畫學院院長王鋼認為,動漫要掙錢,首先要改變動漫人才的格局,要從單一的美術和計算機人才,到吸引更多懂文學和經營的復合型人才進入。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