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之問一
該如何擁抱電商?
時裝品牌進軍電商界,各自有抱負,有的是為整體戰略布局拼圖,有的是為收集用戶信息,有的則多少帶點情意結。在擁抱電商這件事上,很多原創設計師都在觸碰不同的路。
離設想還很遠
吉吉對《IT時報》記者坦承:外界看來,我們做得不錯,但我自己心里清楚,離設想的要求還差得很遠。
Hipanda在時尚圈走紅,是因為麥當娜的女兒、《VOGUE》主編Anna Wintour等潮界翹楚都穿著他們的衣服在鏡頭前亮過相,就像凱特·莫斯總是有意無意讓狗仔隊拍到她穿著TopShop的新款。Hipanda在國內的電商團隊共有10多個人,他們接觸電商銷售其實已經算起步很晚,去年8月才正式開始天貓旗艦店的運作,本身官網并不提供在線商店服務。電商團隊前后培訓了大半年,吉吉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在沒有想清楚之前,是不會去碰的,但既然投入了就一定要有回報和產出。
品牌可以很時尚,但在有些事情尚無力改變之前,總有人會先擱下不理。蔣翎得過“上海新銳設計師”稱號,她自創的男裝品牌MAYJ.,剛剛在淮海中路的K11中心開設了一家新店。她暫時仍未選擇擁抱電商平臺的原因,除了品牌自身的定位,多多少少與當下國內的網購習慣有關。“我們品牌的產品畢竟不便宜,如果沒有任何線下的體驗,就會在官網上花好幾千元買我們的一件西裝,那這個人真的是蠻夠膽的。”她覺得,即便是ZARA這樣的高街品牌,網購要是不滿意,最多損失幾百元,但高端定位的時尚設計品牌則不同,個性化的體驗和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蔣翎從來不認為脫離線下的推廣,時尚品牌靠線上就能很好地生存甚至脫穎而出。
原創設計師“集合地”或為可能
即使將來要做,那也是要在滿足了以下諸多條件之后,例如有一群固定的設計師風格追隨者、售后服務等皆已全面完善。蔣翎告訴《IT時報》記者,自己理想中擁抱電商模式的途徑是,國內也能建起專為原創設計師品牌而創立的網購平臺,就像英國的高街購物網站ASOS、美國的潮牌集合地REVOLVE CLOTHING、加拿大前衛設計師品牌匯聚的SSENSE,此類在線商店都有著非常成熟的模式,在蔣翎看來,它們既省去了很多搭建的費用投入,又能聚集喜好者的人氣,這是她非常向往的電商模式。
但吉吉仍很冷靜地看待,他以今年年初撤出天貓的ZOZOTOWN(走走城)為例,指出國內的品牌市場、電商渠道、網購環境等畢竟仍需培育,這家日本最大的服裝電商一開始躊躇滿志,最終卻“輕輕地我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但它在日本國內卻是成功范例,其集合了日本所有的潮流設計師品牌,“他們當然有門檻,而且還不低,從交付的費用到售后的服務,都是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
兩條路一起走
有人盯著自家官網做,有人寄托天貓平臺,有人正在嘗試更多的新鮮渠道,如千手觀音,觸角伸至各個層面。同樣是設計師品牌,SHOKAY就有著更多的方式。他們最初因為創始人是兩位來自哈佛的年輕女生而迅速聚攏大量人氣,專門利用牦牛絨生產家用服飾、兒童服裝等的“第一家牦牛生活創意店”的定位,也令其有了與眾不同的氣息。
當初進軍國內市場,先將店開在田子坊,幾乎是差不多的時間,網店、官網銷售渠道也一并上線,SHOKAY市場部吳慧婕向《IT時報》記者透露,他們算是線上線下全面融合較早的時尚品牌之一,除開官網的在線商店、天貓旗艦店,在國外的Facebook、Twitter、Flickr等平臺都有不斷增長的粉絲群。而“海歸派”的特性,也令SHOKAY的線上銷售,呈現和其他品牌不一樣的K線圖,“其實,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我們的天貓旗艦店和官網shop的訂單仍是幾乎相等的”,一來是因為SHOKAY先在國外打響知名度,國外顧客追蹤而至在官網上選購,二來是由于雖為全球網站,但國內顧客購買也很便捷,支付等環節都和天貓店無異。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