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瑞士畫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大師。他豐富多變作品和充滿激情建筑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城市面貌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別墅建筑、馬公寓到朗香教堂,從巴黎改建規劃到加爾新城,從《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斷變化的建筑與城市思想始終將他追者遠遠的拋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筑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一個取之不盡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1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對哥特建筑藝術進行過挽歌式的吟誦--他不無悲觀地預言建筑藝術將會消失,他擔心輕薄的紙張印刷術將詆毀厚重的石頭史書的建筑。但他預言將會出現一位偉大的建筑師來改變這一切。1887年在瑞士的拉肖德芳市出生的查斯-愛德華·讓那亥被認為正是其人。他更為人熟知的姓名勒·柯布西耶作為被雨果預言到的偉大人物,在其誕生一百年后的1987年,聯合國以他的名義將這一年定為國際住房年,以表彰他對現代建筑卓越貢獻。 這一年,柯布已去了二十二年。這一年,在他定居的法國,文化部長在他的追悼會上不但承認了法國對他屢次的誤解并且寫下這樣的悼詞: 他曾是一位畫家、一位雕塑家,并且不為人所知的是,他還是一位詩人。他既沒為繪畫奮斗,也沒為雕塑奮斗過,甚至也沒為他的詩奮斗過,他之奮斗終身的只是他的建筑。 柯布西耶正是高迪所向往的那種最佳建筑師人選--作為建筑師同時應是畫家或雕塑家,而他有著米開朗基羅同樣的稟賦,身肩三種才華。他以讓那亥的名字與奧贊芳一道開創了繪畫史的“純粹主義”,以展開對畢加索“立體主義”繪畫的批判 ;他利用建筑物巨大的場地所展開的杰出雕 塑群使它們可以媲美于雅典衛城--他甚至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那嘹亮的《走向新建筑》不但被喻為上一世紀對建筑影響最大的書籍,也直接改變了那個時代的生活與城市 如果雨果曾以紙張印刷的《巴黎圣母院》讓我們對古老的哥特建筑有了重新認識,那么柯布西耶則同樣以紙張印刷的五十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們生活的環境甚至我們的思想;并且他以他悲劇性的矛盾式所建造的五十七幢建筑不但啟示也同樣激怒了幾代人。 僅僅在建筑領域,柯布就導致現代建筑的兩次風格轉變:從他早期的純粹主義機器般的精致到后來粗主義時期的粗獷的地域特征。 后現代建筑大師斯特林在柯布的轉當中發現了一種變化的連續性,他就可以繼而發現現代主義的普遍理想有向地域主義的特殊熱轉化的可能,這種轉化發生并主導著上個世紀70至80年代的建筑;艾森曼將后現代的建筑大旗接了過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各地搖晃,這位自譽的德里達解構主義哲學在建筑里的身體力行者,他承認他解構主義建筑的自明性最初就是從柯布的多米諾住宅體系里獲得啟示;西扎,這位被譽為惟一在世的大師從柯布的薩伏別墅里學習到柯布西耶在持續不斷的變化中所呈現的矛盾張力與孩子般的放松。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下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