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OnePlus(中國企業Oppo一次令人信服的品牌重塑)是科技產業的兩大寵兒。由它們所生產的手機,裝配有旗艦級的硬件,但售價卻不過是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半。借助于炫目的工業設計和最新的(叉狀)安卓系統分布,這些中國的科技新貴已經有效的對諸如蘋果、三星和HTC等老牌科技企業構成了威脅。
對于它們所取得的成功,最常被談到的原因是它們為用戶提供了高于競爭對手的價值,然而它們是如何精準地提供這種價值的卻經常被誤解。這兩個品牌都創造了獨特的供應鏈,放棄倉儲-存貨-堆積的模式,轉而以直接從制造商處拿貨進行貨運的模式代替。評論和分析經常將有限的庫存及購買不到視為這些品牌的缺陷。然而,實際上,這正是它們取得成功的基礎。在一個最長保鮮期不過12個月的行業中,小米和OnePlus通過打造可伸縮型的企業來更快(成本更低)地抵達未來。
·為什么我們會關注中國的智能手機初創企業
根據Benedict Evans的說法,十年來的“加利福尼亞蘋果公司設計,中國組裝”已經在中國深圳及其周邊地區創造了一個“廉價、低功耗、極其尖端的智能手機組件的消防水帶”,這些組件可供任何人使用,它的價值就像是一集裝箱被人倒在地上的樂高積木,而我們正在研究能用它們搭建些什么。
分別成立于2011年和2013年的小米和OnePlus正身處于一個關鍵部件生產及產品物流已經被它們的前輩--- HTC、蘋果和索尼規劃好的市場之中。
在現如今這個制造經濟體中,來自于Qualcomm、 Corning 和TSMC的“樂高積木”可被任何品牌用以拼裝一部手機,進入市場的材料門檻要低于以往。與此同時,蘋果公司2014年在廣告方面的花費超過12億美元,這表明身在其中的成本那是相當之高。
市場中有著在廣告上進行高投入的競爭對手,那么像小米或者OnePlus這樣的企業該如何玩轉這些“樂高積木”?
· 智能手機行業賣的是“新”,該怎么做?
智能手機企業出售的是“新”概念,更大的存儲量、更快的處理器、更耐磨的外殼、更大的攝像頭……組成智能手機的“樂高積木”在這樣一個自由且開放的市場中被廣泛應用。正如安卓和iOS (現在甚至是微信和FacebookmeSSEnger)都 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行業內唯一的智能手機平臺,智能手機企業間任何顯著的差異,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正在快速侵蝕著整個行業,我們稱之為深圳市場問題(Shenzhen-Market-Problem)。
在這個完全依靠“最新”以及“最優”取得成功的行業(技術)中,無法成功進行區分將會引發早前就已經以兩種關鍵方式解決的重要問題:
1、通過廣告和工業設計所樹立起的品牌
2、獨家“殺手锏”級的功能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樣,智能手機的領頭型企業每年會花上10億多美元來保證自己的市場地位。這個戰略成本不菲并且具有風險。一次失敗的產品發布將會給公司招致災難,就像是HTC那樣。
換個角度來看,企業可以擁有獨家的硬件制造商,這是一個蘋果直到現在都仍在玩的游戲。例如,Touch ID(指紋識別)就是這樣一種功能。蘋果出資3.56億美元收購了世界上最好的指紋掃描公司AuthenTec,所以它才可以面向市場推出Touch ID,客觀來說,這是一個其它科技競爭對手所無法企及的、卓越的指紋識別系統。蘋果用一套限量版的“樂高”讓自己脫穎而出。
以上兩種方案在解決深圳市場問題時,在某些品牌那里奏了效,但也卻在其它那里遭遇了滑鐵盧。在任何情況下,它們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引發巨大的風險,并承擔混合的結果。
來自于中國制造商們的第三套解決方案通過優化供應鏈,以達到盡快把“新”送到用戶面前的方式來對問題進行了重塑。
·重新構思供應鏈以便更快地達到未來
在推出(2014年9月19日)后僅僅三天的時間里,蘋果公司就賣出了1000萬部iPhone6和iPhone6Plus。這一數字值得蘋果公司、整個行業以及蘋果的股東慶賀。
如果從一種比較擰巴的角度來看,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并不一場勝利,而是一家企業的根本性弱點。
蘋果公司的手機生產通常經歷以下的五個階段:
1、設計和研發
2、采購
3、制造
4、倉儲
5、發布
為了滿足同時推出1000萬部手機產品的發布要求,蘋果公司必須進行X月的庫存積累。我們將其稱之為庫存滯后時間,或者ILT,并假設ILT=8個月。
依照于蘋果的商業模式,產品發布會的舉辦間隔通常為Time 1 + ILT,也就是開始生產的時間(T1)加上積累足夠庫存所需的時間(ILT)。
這就很好地說明了“創新”經濟體中的產品定價和定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借助于智能手機的“樂高積木”與混蛋化的摩爾定律調著情的價值(或者成本/計算能力)以分數的形式在逐漸降低。到了那時,蘋果公司繼續為市場帶來產品,但是一部手機的價值卻已經被ILT的時間價值拖下了水。
如上圖所示,屏幕快照 2015-09-01 上午7.28.03.png表示一部高成本的智能手機,而屏幕快照 2015-09-01 上午7.28.48.png則表示蘋果公司在ILT的作用下能夠最快將該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盡管這部手機在T1時具有極高的價值,但是蘋果卻必須等到 T1+ILT才能將它投放市場,否則將會令消費者、股東以及整個行業感到失望。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蘋果公司所采用的線下-零售供應鏈條必須在有足夠的庫存時才能面向全球推出新品。
無論原因如何,蘋果公司因其供應鏈而受限于銷售老舊、過時的產品。
相比之下,小米或OnePlus 就可以在T1時直接把手機投放市場。從戰略上來說,這樣它們就可以推出具有相同價值的旗艦版產品,但是定價卻要低得多(屏幕快照 2015-09-01 上午7.28.03.png vs 屏幕快照 2015-09-01 上午7.28.48.png)。
·更快地抵達未來
在智能手機大戰中,小米和OnePlus的主要貢獻是全面縮短了倉儲時間,在手機完成組裝的那一刻就可以將其投放市場,無論能用的最小訂量是多少。在中國,小米進行了雙周閃購,僅向公眾發售一定數量(例如100000部)的產品。令人垂涎的等待名單、如火如荼的討論,小米手機在網絡預售中備受期待。從截止日期的臨近到漸漸流逝,消費者們在瘋狂地刷新著自己的瀏覽器。
在西方媒體眼中,這種商業模式往往被視為新興中國制造商的主要缺點。Mario Aguila在最近關于OnePlus 2的評論中表示, OnePlus1并非沒有缺點,公司的制造時間對于消費者和合作伙伴而言都太過緩慢。
事情遠非如此。小米和OnePlus的做法最具價值的在于整整領先了8個月(或者主要競爭對手的其它ILT時間),并且出售的是提前至今的所附帶的價值。這并不是什么說明“公司的制造太過緩慢”,而是它們的制造正在飛速運轉。也就是為什么OnePlus能夠以低廉的價格生產出那種看起來像是在未來才會出現的一代、二代產品。
(圖上文字:與巨頭的較量:北京企業小米公司擊敗蘋果三星在中國市場獨占鰲頭。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出貨量)《華爾街日報》)
除了以相同的價位提供剩余價值以外,小米的這種銷售模式還制造了令人感到興奮的稀缺感。最后,在像中國這種電子商務扮演著比在北美更為重要角色的市場中,諸如小米等企業依靠網絡二級賣家以實體零售商幾分之一的成本在提供著售后支持。
·結論
蘋果、三星、HTC及其它標桿性企業步態已經略顯蹣跚,因為它們固守過時的供應鏈。而像是小米和OnePlus等制造商卻已經發明了一種全新模式。雖然這種模式有些不穩定,也無法像蘋果那樣提供一套統一的客戶體驗,但是它卻以極盡渴求的態勢奔向未來,優化了科技的發展和資本的流動。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