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城伴鄉·上海城鄉互動發展促進中心于2015年1月30日在玫瑰里順利揭牌。這是一個怎樣的組織?背后所支撐其成立的力量是怎么樣的?各種各樣的疑問一夜之間成為了眾多人所關注的熱點話題。
提及伴城伴鄉,或許由于新誕生的身份,使之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提及朱勝萱這個名字,或許在景觀設計、鄉村建設領域里,是更為人所熟知的。作為伴城伴鄉·上海城鄉互動發展促進中心的發起人,朱勝萱先生之所以為之傾注諸多心血,不顧質疑與艱難,不是因為多少長篇大論的價值與意義,歸根結底還是落在了“夢想”的由頭上。
正如朱勝萱先生在伴城伴鄉·上海城鄉互動發展促進中心揭牌儀式上的發言一樣,詩一般的短語,卻道出了最本真的夢想——離不開城,也忘不了鄉,那就找一個支點在“伴城伴鄉”。
談及中國的城鄉問題,朱勝萱先生認為這是談大而細微的,談大需要一國之力謀求布局,細微需要社會化力量廣泛參加。在城市中,大量從土地逃離的農民及家庭處于既留不下、又回不去的境地。與此同時,鄉村被擠壓,出現各種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這些問題是城市和鄉村的割裂以及對立的結果,這種對立在空間上表現為“城進農退”的傳統城鎮化,有意無意間城鎮化從肉體到精神都要消滅鄉村。所幸的是,在任何領域都存在一個趨勢,那就是任何一個單一走向的運動都會催生一個相反方向的運動,事實上在任何領域中,都難以找到絕對的正道。正是相互牽制和制衡的運動產生出了平衡發展。在城鎮化如同黑洞般將鄉村的人力、物力席卷而盡時,我們對“城鄉共生”的呼吁也同樣應運而生。回到城鄉之間,重新審視土地與人的關系,城市與鄉村一進一退中,一切在崩塌,一切又在重建。這便是伴城伴鄉的起源所在,也是朱勝萱先生堅持的最大動力。
基于這樣的由頭與起源,伴城伴鄉·上海城鄉互動發展促進中心注定是要做些什么的,不是架空的組織名號,也不是蒼白的紙上談兵,它作為一個公益性組織,只是以一個平臺的身份,卻需要多方的力量去充實、去實踐。于是,公益機構來了、高校講師來了、鄉建愛好者來了……從學術理論、創意機構、產業力量,到媒體渠道、資本實力等各方力量的集結,我們看到了一種喜人的現象,原來有這么多人致力于此,原來有這么多人與我們志同道合。而作為中心發起人朱勝萱先生,其另一個身份便是東方園林·東聯設計集團首席設計師與董事,這樣身份的蛻變,在他看來,是順理成章,而在外人看來或許還有別樣的利益色彩。但是,朱勝萱先生卻不以為意,他選擇將東聯設計集團作為一支企業資源與力量參與到“伴城伴鄉”之中,與其他任何參與進來的企業無異。正是這樣坦誠的姿態與誠懇的態度,讓諸多“圍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未來,伴城伴鄉將圍繞“城鄉共生”這一目標,探索城鄉互動的新型城鎮化模式,以紙質出版物和電子媒體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推廣;進行城市農業實踐,利用城市閑置空間進行農業種植,提高城市閑置空間利用率;打造鄉村品牌文化,進行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的開發實踐等一系列城鄉建設實踐活動,從實事出發,為城鄉互動與建設承擔應有的職責與使命。伴城伴鄉的揭牌不僅僅只是儀式,而是一個真正的開始,城鄉建設新時代的征途,在這里揚帆起航。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