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瞿廣慈的作品“飛天使者”。
香舍ART的店面陳設和商品。
向京的兔女郎“我看見了幸福”系列商品。
店內的創意家具。
彰顯個性的Logo設計。
“基本生活”店的陳設淡雅清新。
店內的新奇商品引顧客。
A 美術館禮品店:藝術帶回家 中國剛起步
大英博物館創意紀念品店里的大航海時代小擺設、英國國家美術館創意禮品店里的印象派名畫絲巾乃至冰箱貼、瑞士畢加索晚年居所個性店的畢加索名畫明信片……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設計館執行館長羅怡眼中,創意店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跨家具、禮品、服裝、服務等大多數領域或行業,因界限不同,會以不同的形態出現。
羅怡說,全世界不乏展示設計創意產品的平臺,如法國巴黎國際家居用品展、米蘭國際家具展、亞洲的香港禮品博覽會等。從專業角度看,現在市場上的中國設計創意店多為“買手店”,即到展會平臺上發現產品,進口到中國做成商店,如北京的CROSSOVER、上海的“設計共和”,都是相對大型的買手店。據她了解,現在許多設計店都不賺錢,主要靠設計師的公司和設計賺錢。
“與國際一流的美術館如紐約MOMA和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禮品店相比,中國還差距很遠”,談到中國藝術機構運營的創意店時,羅怡如是說。她認為,在中國還沒有做得好與不好的區分,北京今日美術館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也只是剛開始,基本上還屬于空白。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創意店在整個產品篩選和生產體制上沒有規范的學術體系和標準,缺乏對公眾進行正確的引導。從原版雕塑縮小到限量版畫以及鑰匙扣等藝術衍生品,參差不齊,有著很強的隨機性。美術館的禮品商店更多應承擔的使命是向公眾推廣藝術,讓觀眾在欣賞完藝術品后,能通過藝術和設計禮品,將藝術帶回家繼續欣賞。博物館的公益使命使之更多從設計創意與思想、設計風向方面引導做考慮,而不是從商業上關注,所以整體做得不好。美術館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正在努力加以改善。她還認為,其實一些國際機構的禮品店,某種程度而言也有設計買手店的性質,如MOMA Design Store(紐約現代美術館設計禮品店),這個系統與博物館系統是區別開來的,主要靠設計策展人根據學術判斷,整體決定MOMA哪些作品可作為設計收藏,設計收藏的過程也是向公眾推薦售賣的過程。從這方面講,它具備了設計買手店的性質。
十幾年前剛剛走出國門的畢學鋒,除了被國外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所吸引,至今讓他念念不忘的便是它們開發的設計產品和藝術衍生品。他說,世界著名的博物館,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都會開發很多復制品或藝術衍生品。即便是小小的羅丹故居畫廊,也有復制品,包括他生前的素描、書信,都可以做成本子、徽章、項鏈。什么力量讓它們得以復現?答案是設計師的參與。他也認為,中國美術館因為是受政府扶持,博物館和美術館產出和收入無法保證,很難把創意衍生品做起來。深圳也有美術館找他合作開發,但設計費如何支付,產品由誰來開發,從思想到模式都不成熟,設計師與藝術機構還有一個磨合期。
B 藝術衍生品店:建筑師做首飾 雕塑家出擺設
一個月前,在綠茵環繞、煙波浩淼的天鵝湖畔,號稱深圳首家高端藝術品店的香舍ART落成。在其門廊墻壁上,安迪·沃霍爾的“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的口號醒目地矗立著。店主張達利是深圳資深設計師。他直言,深圳人的生活里缺乏藝術,與北京、上海、廣州相比,深圳人可以選擇的藝術方式太少,幾場過客式的音樂會、藝術展遠遠不夠,深圳需要的是能夠從生活開始,長期、穩定、循序漸進地與藝術發生關系。在香舍ART藝術品商店里,集結了一批國內目前最先鋒的原創藝術品,通過商品的形式,給深圳人提供新的消費藝術的方式,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
香舍ART既有藝術家的藝術衍生品,也有設計師的作品。雖然只有30平方米空間,也聚集了上百種藝術名家的衍生品和設計產品。張達利說,這些藝術衍生品都是限量版發售,有作者的親筆簽名,與設計產品最大不同在于,它像郵票一樣,有升值的空間,其中許多價格也不是很昂貴,在千元之間。記者看到,當代藝術大師徐冰跨界時尚圈設計的首飾被擺放在店里醒目的位置。由英文變形而成的方塊字被設計成了項鏈,佩戴者簡直像在脖子上掛了一本《天書》,它們曾經出現在瑞士巴塞爾的展會上。一同映入記者眼中的,還有建筑大師張永和設計的一系列建筑主題的首飾,每一件飾品就是一個迷你的立體房間,其中擺設配件,精致到沙發、電視、馬桶都一絲不茍。
店內隨處可見全國各地著名雕塑家如瞿廣慈以及深圳本土雕塑家呂軍、戴耘、楊勇的瓷器,或散落于地上,或空懸在穹頂,在抬眼和低頭的瞬間都能與藝術發生心靈交匯。雕塑家瞿廣慈的作品“飛天使者”去年在香港辦過主題展,那一系列穿著中山裝,極具中國時裝特色的小胖人,表情木訥地模仿著西方雕塑的托腮造型,戴上圣誕帽,還長出天使的翅膀,令人印象深刻。而向京的兔女郎“我看見了幸!毕盗,仿佛落入仙境的愛麗絲,多次出現在大牌的雜志上。
“藝術家提出問題,設計師解決問題”,談到藝術與設計的角色,張達利說。在這個小小的香舍ART里,他似乎想將這兩個使命融合起來。在墻壁一角,張達利設計的深圳大運會飄流瓶的紀念品也陳列其中,轉角處記者又見到幾把獲得過2010年紅點獎的坐椅。
張達利坦言,這里人流量雖不多,但客戶群購買力很強,有時一天賣不了多少,有時則成批出貨。開這樣一個融匯了高端藝術和設計產品的店在深圳尚屬首家,最難的是前期的籌備,包括與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溝通。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張達利剛開始先向對方購買一部分產品,根據銷量情況再定代理。許多消費者向他反映,在深圳難覓這樣的藝術設計店,他覺得隨著人們眼界的拓寬,再加以引導和培養,“消費設計”市場也會慢慢變大。
C 原創設計店:環保興創意 連鎖店風景獨好?
在一波接一波的創意店開了又倒,倒了又開琢磨不定的風潮中,就在短短二三年的時間內,有一個叫“基本生活”(EMOI)的創意連鎖店,以清晰淡雅的低調姿態出現在深圳、香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杭州、成都、沈陽等各大城市,搶占了全國一二線城市26個據點。
走進華僑城EMOI店,立刻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從室內設計到產品設計,顏色基本只有黑、白、灰、綠、橙五色。三年前,EMOI的創始人陳實在深圳華僑城開第一家店時,希望將其做成形象展示店,讓客戶看到一些基本的設計元素,以體現與現有設計不同的獨特之處。周一下午四五點光景,店里的顧客三三兩兩。正在帶著11歲兒子在店里購物的徐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就是附近的居民,經常會來店里看看,挺喜歡店里的設計和產品,因為是低碳環保的產品,質量也不錯,就是價格貴了些,如果能再降10%-20%,就能欣然接受了。
EMOI商品體驗部經理Stanley稱,EMOI的優勢在于環保綠色,產品所用的都是自然的,無污染材料,印在紙上的墨水也是環保墨水,讓人的眼睛有舒適感,對于價位偏高的顧客意見,他覺得,EMOI能讓消費者物有所值。
對EMOI稍有了解的人,都會很自然地將其與日本的無印良品(MUJI)相比。因為無論是經營模式和設計追求,EMOI都無法擺脫MUJI的影子。EMOI市場部人員回應,他們并沒有模仿MUJI,只是乍看上去有點相似,但細看產品的風格是不一樣的。MUJI以日本文化為中心,走的是無品牌路線,EMOI倡導以綠色環保為主,沒有局限在一個國家或者一種文化中,而是追求世界共通的理念!皳覀兯,對方是虧損的,而我們是贏利的,不然也不會開到26家連鎖店。”EMOI對品牌經營似乎頗有信心,他們告訴記者,現在有同行,但并無強勁競爭者。EMOI的客戶群體主要年齡在30到40歲左右,包括設計師、大學生、從事創意工作的年輕人等。
與“買手店”不同的是,EMOI的所有產品都是自己設計開發的。據對方稱,他們有一支十幾人的國際化設計團隊,開發了包括家居用品、文具、服飾等超過1000個品種。Stanley介紹,公司有三種銷售模式,一個是電子商務,一個是零售門店,一個是商業團購,銷售很平均。他們還會利用微博定期發布一些重點產品讓客戶去試用。EMOI的總部設在深圳,也會與不同的國家進行合作,包括材料的進口到項目的合作。
相比自己任掌門的IM LOFT SHOP設計店,畢學鋒認為EMOI訴求的是一個優質的產品化的市場,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他的設計店是個買手店,惟一不同的是個性化。IM LOFT SHOP一方面是沒有能力去市場化規模化地運作,另一方面在個性上有區隔性。IM LOFT SHOP船小好調頭,更具靈活性。在畢學鋒看來,設計店不受太多市場限制,只要他們喜歡,認為是新的好的東西,就可以拿來。而在與國外設計師的合作過程中,對方聽說是設計師在經營,都非常愿意供貨。
對于無印良品的運營,畢學鋒說,MUJI的總盤子是虧損的,生存主要賴于日本大財團在背后支撐,這個品牌里有一種日本精神和日本追求,而且它們強調綠色環保,無標簽,不過分包裝。他覺得中國目前缺少這樣高端理念的產品。而且,MUJI還請日本最著名的設計師參與設計,賦予了產品更多的人類共通理念與精神,但是個性少了些。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歐洲的設計風格。畢學鋒笑言,如果中國有大財團支持做這樣的產品,不只是他,相信許多設計師都非常愿意做。因為原創設機店給予設計師施展創意的舞臺,讓設計師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會提升人們對人類共同理念的追求,如果市場運作得當,在經濟上有豐厚回報,自然更好,但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D 買手店:斥資百萬淘國外精品只看喜好
“就算花錢買個理想,買個喜歡吧”,設計師畢學鋒向記者袒露心跡。創意設計店賺不賺錢,對于平面設計大佬畢學鋒而言顯然不是最重要的。今年4月,畢學鋒投資140多萬元在深圳OCTLOFT開了一家IM LOFT SHOP設計產品店。據他介紹,到目前為止設計店只夠維持開銷,利潤很低,好的時候每月只有萬元盈余。而店名IM LOFT SHOP,中的IM即取“我的”之意,以一種極強的個體色彩和形象出現,彰顯著店主不趨潮流的品位與個性追求。
正如畢學鋒所言,這里的唯一標準就是設計師的喜好,而非市場銷量大小。在百余種設計產品中,有近80%是畢學鋒傾力從歐美和日本等國精心篩選購進,包括打火機、手表、家具、筆記本,茶葉和包,甚至還有安迪·沃霍爾時代美國公司生產的衣服紙樣,從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等國淘回來的上世紀30年代的箱子、名信片等。而其中許多設計產品在世界知名美術館和博物館的禮品店里都有出售。
讓畢學鋒津津樂道的另一款產品是瑞士手表Mondaine。畢學鋒說,瑞士國鐵表聞名于世的紅色秒鐘的設計靈感即來源于月臺人員拿著紅色覃形木板引導和通知旅客上車。它醒目的顏色及討好的設計,讓傳統與現代達到了完美的結合,而紅色覃形木板也成為瑞士國鐵表的重要元素之一。從1993年起,該產品更在倫敦設計博物館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陸續公開展示。鐘表系列產品還有意大利的Alessi、日本的Issey Miyake、丹麥的Jacob Jensen、美國的Projects Watches等品牌,價位基本在兩千至三千元之間,不超過五千元,一般年輕設計師能消費得起,也是店里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除了這些面向設計師的產品外,有20%的產品是畢學鋒設計公司自主研發的。比如印有OCT地標性地圖的筆記本、環保袋、小型家具等多種設計產品。但總體來說,IM LOFT SHOP仍是一個“買手店”,并沒有更加創新的模式。畢學鋒認為,設計師欠缺東西太多,包括對市場的認識、資金運作、商業管理,這都不是設計師擅長的。雖然是玩票,畢學鋒也想玩得更漂亮些。他希望通過設計店這樣的平臺把好的設計推介給大眾,他說除了LV,人們應該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他也希望國內的設計師,無論是深圳還是北京、成都和杭州的設計師在開發產品中能共享這個平臺。通過設計產品之間的交流,形成設計師的網絡,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好的設計產品也會越來越多。
。 創意市集和網店:草根設計師競技場
創意的層次是多樣的,創意設計店的形態也必然是多元的,有一種形態的創意店,就是由創意市集里生發出來的。羅怡介紹說,“蜂果”、“格子公社”之類小店運營的模式是提供貨架給草根創意年輕設計師,誰的產品銷售得好,就繼續留在上面,實行末位淘汰。其中,很多產品有手工的痕跡,有些粗糙但也有些趣味,價格比較低廉,沒有統一的品牌與形象,主要開在大型商場地下,一些潮流青年會喜歡這種店。除了實體店,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鱗次櫛比的網絡創意店也是另一種形態的存在。羅怡說,感謝這個時代,因為網絡,設計師比以前活得更容易了,網絡給創意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草根們的創意借助網絡平臺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在這里他們累積了一些自己的粉絲。這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創意力量,網絡很可能是這些未來設計大師起步的溫床。
畢學鋒認為,現在創意店的運作既有全球化的市場化運作方式,也有區域化和草根性的創意形式。創意市集是創意產品的初級階段。他們有創意的沖動,如果商家扶持,會得到一定的發展。草根創意不錯,但未形成規模和一定的品質。主導且見證著深圳創意市集發展與壯大的畢學鋒還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向OCT LOFT為創意市集申請了8個鋪位,以每平方米50-60元的廉價租金供創作水平較高的設計師們作工作室或做手工之用,以鼓勵和支持年輕設計師們的創作。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