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藝術治療潮流
藝術治療乍看上去似乎與當代藝術強調社會教育與大眾化的主張并無二致。可是當筆者深入其中之后,卻發現這二者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的。尤其是在國內,心理學界與藝術界對話交流還相當缺乏的情況下,其對何謂藝術的理解,分野還是相當巨大的。當然二者都強調自由,強調探索,強調獨立精神,所以很容易混淆。不過中國當代藝術強調事件—行動—效果,再怎么談禪論道,依然渴望外在的效果與名利。而正在興起的繪畫治療工作坊,輸出的卻是一套“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的極度強調內心體驗的哲學,會不會畫畫的,只要交夠了學費,都可以來學,都是藝術家。這樣一來,又因為過低的門檻與無標準,無難度,難以產生太多真正有境界高度的藝術品。
在最新一屆以“百科宮殿”為主題的威尼斯雙年展主展場中,榮格的《紅書》成為了核心展品,而根據他的繪畫發展出的“曼陀羅繪畫”藝術治療方式,似乎微微的將中國正在發生的前衛藝術與藝術治療潮流聯起手來了。
這十個在中國前衛藝術之外的公眾(部分,而不是全體公眾)“藝術潮流”,與后現代藝術中所主張的打破高雅與通俗,精英與大眾界限的主張,形成了微妙的比照關系。事實上,后現代藝術的所謂大眾性始終是精英與少數高智商與文化素質人群的設想,論實際影響力,恐怕難比前述任何一個。于是針對這一點,后現代者們又開始強調其追求的現實批判性,不與現實妥協的清高氣質了。這豈不是一種自我循環論證的聰明解脫嗎?
然而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真正的后現代藝術家們,是從來不會躲避問題與遭遇的,相信在這里被筆者觀察出的問題,一定也已被許多敏感的后現代藝術從業者們捕捉到了。他們也一定不會輕易地繞過這一切,而是將運用各種各樣的智慧與體力,與這些潮流展開各種天馬行空的博弈、對戰與親密合作,或者干脆妥協投降,或者想方設法取而代之。總之,在“通俗”藝術不斷的“入侵”與驚濤拍岸之下,未來新一片不可思議的后現代主義天空,也即將被打開了。
請相信它的自我更新與甦醒的強大內驅力!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