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勒·柯布西耶與居住機器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1922年與堂兄在巴黎開設建筑事務所。柯布西耶是現代主義大師中著書立說最豐富的一個。他的現代主義思想理論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論文集《走向新建筑》中,這本著作雖然出版于1937年,但內中不少文章是他早就已經撰寫出來或已經發表了的,代表了他的總體設計思想。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幾十年,因此難免有些前后矛盾之處,內容也比較龐雜,但是在否定設計上的復古主義和折衷主義,在強調設計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觀點與格羅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強調機械的美,高度贊揚飛機、汽車和輪船等新科技結晶,認為這些產品的外形設計不受任何傳統式樣的約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設計成的,它們只受到經濟因素的約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指出:"……在近50年中,鋼鐵與混凝土已經占統治地位,這說明結構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對建筑藝術家來說,建筑設計中老的經典已經被推翻,如果要與過去挑戰,我們應該認識到,歷史上的過往樣式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一個屬于我們自己時代的新的設計樣式已經興起,這就是革命。" 通過強調機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為機械美學理論的奠基人,他認為: 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機器,書是供人們閱讀的機器,在當代社會中,一件新設計出來為現代人服務的產品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機器"。它們的美學原則是獨特的,并不跟隨古典藝術的美學原則,只有面對這種新的社會狀況,我們才能把握新的美學立場和美學原則,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紀新時代的機械美學,在具體設計上,柯布西耶強調以數學計算和幾何計算為設計的出發點,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理性特征,同時也體現了技術的原則。他是第一個提倡巴黎提主義藝術形式引入設計的人。
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薩拉茲發起"現代建筑國際會議",成為國際風格現代建筑的中心組織。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為兩個階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義、功能主義和國家樣式的主要領袖,以1929年的薩我伊別墅和1945年的馬賽公寓位代表,許多建筑結構承重墻被鋼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騰空于地面之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轉向表現主義、后現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現力的雕塑感和它獨特的形式使建筑界為之震驚,完全背離了早期古典
的語匯,這是現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難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設計中,勒·柯布西耶則以豪華而舒適的鋼管構架躺椅著稱于世,幾乎成為20年代優雅生活的象征。
前10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