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設計大獎入華十周年特展
戴森設計大獎是一項國際性的設計與工程大獎,由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設立,旨在激勵更多年輕人通過工程、科技、設計,解決科技、醫療、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全球性難題。自2016年入華以來,大賽持續為中國年輕發明家提供全球性的交流和展示平臺,并為優秀作品搭建通往成功的道路,幫助他們產出有社會價值和產業潛力的創新發明。迄今,大賽已激勵超過2萬名中國大學生參與,共計收到超過3500份原創設計作品。
2025 年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大陸賽區三強誕生,以創新發明回應真實生活
戴森設計大獎入華十年來,參賽作品所涉及的領域之廣涵蓋從醫療、農業、環境生態,到公共衛生、可持續、災害救援等等,并且其中有不少優秀作品已商業化落地,真正服務于人們的生活。今天,戴森設計大獎正式公布2025年中國大陸賽區三強團隊作品,展現本土年輕科創人才對前沿科技的巧妙應用,以及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和人文關懷。
2025年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大陸賽區三強團隊及其作品
榮獲冠軍的是來自清華大學黃俊銘、梁驥團隊的作品——Pureco Pureco免水沖生態戶廁系統。他們聚焦中國寒旱區由于居住分散、污水管網建設困難、人口老齡化等因素而產生的公共衛生問題,研發了一款免水沖生態廁所。該設計無需水電,利用太陽能集熱與被動保溫,實現糞尿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利用,節水節能,每年能節省維護費超300元,并通過助便踏板等人性化設計優化如廁舒適度,以此促進相關地區公共衛生的改善,同時也提升農村居民的改廁意愿,助力農村可持續發展。
來自中國藥科大學陳培鴻的作品AI-3D藥物制造研發平臺則奪得亞軍,該設計通過提供精準的藥物釋放時間、空間、速度與劑量控制,能夠解決兒童、老人需手工分劑量用藥、罕見病人群按需制藥成本高等痛點,實現個性化精準用藥,并且其AI打印技術還可以為藥物制作觸覺標簽,減輕視障群體用藥困難;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陸瀚文、宋新園的團隊作品ScolioDetect獲得季軍,這是一種可快速穿戴的青少年脊柱側彎監測設備,采用動態步態分析方案,可快速完成脊柱彎曲角度與形態的高精度測量,將脊柱側彎檢測從依賴專業操作的復雜檢查,轉變為可在校園等場景輕松實施的簡單流程,使檢測普及成為可能。
“今年的三強團隊作品分別對寒旱地區的公共衛生問題、細分人群的小批量用藥需求,以及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體態隱患提出了各自的創新解決方案,在展現工程設計才華的同時,也彰顯年輕一代發明家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善于發現問題的人文視角。”戴森硬件工程師團隊負責人胡宏飛已連續五年擔任大賽評委,見證了一屆又一屆未來發明家們通過創新發明,回應新時代的種種課題,“他們在用行動詮釋著,真正的發明,源于對真實世界的敏銳洞察,和用科技創新解決問題的決心。這也是對發明家精神的最好詮釋。”
戴森硬件工程師團隊負責人、戴森設計大獎評委 胡宏飛
戴森深耕本土工程教育事業,持續驅動未來發明家
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相信,年輕的設計師有能力研發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自2024年起,戴森攜手本土高校開設相關工程設計課程,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激發年輕一代科創人才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創新思維和無懼失敗的實踐精神。今日,戴森宣布與東北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達成全新課程建設合作,共同傳遞“以真實問題為導向、以工程創新為路徑、以社會影響為目標”的工程教育理念。自2022年起,戴森也在本土持續開展針對中小學生群體的工程教育項目,通過創新、有趣、互動的課程形式,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目前已成功觸達中國大陸的所有省份,惠及來自2,000所學校的620萬名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
戴森教育及公益項目亞太區負責人柯炎秀女士表示:“過去十年,我們非常榮幸能夠參與本土科創教育事業的發展,利用戴森的工程資源和文化,推動STEM教育和啟迪年輕一代發明家。創新的旅程永無止境,它由好奇心、勇氣與合作精神共同驅動。我們將繼續積極與本土產學研機構攜手,弘揚發明家精神,投資年輕創新人才,共同構建一個更具創造力的未來。”
戴森教育及公益項目亞太區負責人柯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