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復制的歷史和現實

自我復制機器的想法可以追溯到瑞典皇后對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爾的評論,但到19世紀,塞繆爾·巴特勒對自我復制機器進行了更加認真的研究。巴特勒在他的小說《烏有鄉(Erewhon)》中,描寫了一個能模仿莊稼生物學過程的機器。 科幻作家也盯上了自我復制技術,約翰·斯勒德克(JohnSladek)于1968年發表了小說《生殖系統(theReproductiveSystem)》,書中描寫了一部可以自我復制的機器人瘋子。而在這部小說走紅之前,著名科學家菲利浦·K·迪克(PhillipK.Dick)、阿瑟C.克拉克(ArthurC.Clarke)和獲得諾貝爾提名的卡雷爾·恰佩克(KarelCapek)也都對自我復制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些探索為科幻影片《魔鬼終結者》打下了基礎,這部影片中的機器人試圖控制整個世界。 但鮑耶認為,他的“RepRap”將被證明遠沒有這么壞。另外,他的機器人現在還不能自我裝配,目前也不能復制自己的全部零件。所以,你也許會質疑,“RepRap”其實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自我復制機器人。但鮑耶對此的解釋是:“作為一種有效的自我復制機器,你能看到整個工藝過程,這和你利用一種機械工具制造另一個復制品有很大的不同。‘RepRap’讓這個過程自動化起來,這就是差別所在。” 鮑耶認為這種自我復制技術非常適合那些經濟實力并不特別發達的國家采用。他說:“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在制造業獲得一席之地。即使在中國,要建設一條裝配流水線,也要花費數億美元。你可以給工人發低工資,但你制造產品必須有大量資金投入。而‘RepRap’是一種可以在投入較少的情況下就能進行規模生產的東西。如果你擁有一個‘RepRap’,事情就好辦了,一旦你擁有一個,你就能再擁有好幾個,甚至你還能送給鄰居一個,他們就能像你一樣,利用一個制造出很多個這種機器人。所以,‘RepRap’在幫助人們擺脫貧窮方面,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機械裝置。” 鮑耶表示,用不了多久,非洲等地區的社團也可以下載制造“RepRap”的說明書,利用它復制更多的機器。因為整個設計是開放的,所有資料都是免費的,所以利用它的社團不需要支付任何版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