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設計為中國當代設計史涂上濃重一筆,在深圳設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具開拓意義的應該是平面設計。深圳的平面設計如何起步并領先全國而后打入國際市場?深圳的平面設計今天又面臨怎樣的危機與機遇?9月25日下午,著名設計師韓湛寧做客今年第七期“四方沙龍”系列學術講座,主講《深圳平面設計三十年》。“四方沙龍”由關山月美術館、深圳雕塑院、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聯合舉辦。
深圳平面設計深受香港影響
對于深圳設計,尤其是深圳平面設計的歷程,韓湛寧先生既是參與者、組織者,也是觀察者,他不僅是出色的設計師,前任深圳平面設計協會秘書長,他還是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設計學院的教授,一名藝術設計領域里的研究者。韓湛寧首先談到,內地現代意義上的平面設計是從香港引進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設計師石漢瑞在香港扎根之后,分析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創造了非常獨特的個人設計風格,他的作品影響了香港一個時期的設計,在他的影響下,香港也成就了一批華人設計師,如靳埭強、陳幼堅等。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廣州美院畢業的王序、王粵飛等人受他們的影響很深,王序還創辦了一本叫《設計交流》的雜志,廣泛介紹西方的設計,促進了深圳設計者對香港以及國際設計界的認識。
韓湛寧還談到深圳設計的另一個源頭,就是陳紹華以及在他的影響下從西安來深圳的一大批設計師,如韓家英等人。很多人因為理想而來到深圳,在這里找到了他們成長的土壤。
多元文化融合推動設計前進
“上世紀九十年代同國外交流還是非常困難的,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大家只能買書和雜志。所以王序早期的雜志和書,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平面設計師的成長。”韓湛寧說如今回頭看當時的一些設計,你可能覺得不屑一顧,但在當時卻已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了。
韓湛寧舉例說,“我們現在提起中國水墨元素,大家可能覺得用得太泛濫了,房地產廣告、任何一個雜志都有兩點墨汁,一點云紋等等。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靳埭強把中國畫融入到平面設計的時候是前無古人的,真正開創了東方現代設計。有學生問我什么是大師?我說大師一定有他自己的理論體系,其次他一定有自己的開創性,前無古人,再次他一定是影響了一批后來者,影響了一個時代的人。用這個去判斷,我認為至少靳埭強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影響了從王序、王粵飛,到我們這一代,甚至更年輕的一代,因為他一直舉辦設計比賽,在全國幾十所大學客座、演講,他非常勤奮地去耕耘中國設計教育。”
平面設計的力量越來越重要
從1987年開始,王粵飛、陳紹華、畢學鋒、韓家英等一批設計先驅陸續來到深圳,他們首先發起推動了《92平面設計在中國展》,這次展評活動可以用轟動來形容,92展已成為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宣告了一個叫做平面設計的行業與學科已在中國崛起。不久,深圳的平面設計師成立了國內第一家行業協會,接著籌辦了《96平面設計在中國》展,該展覽還應邀赴日本和法國展出。這幾屆展覽不僅在國內刮起了現代平面設計旋風,也促進了當時兩岸四地設計師的學術交流。
韓湛寧說:“2003年在深圳設計史上是比較關鍵的一年,之前深圳所有的設計活動基本都是民間主辦的,關山月美術館在2003年舉辦了“NOSARS展”,辦得很成功,當時有多名領導來視察,第一次讓政府知道深圳有這么多優秀的設計師。以此為契機,關山月美術館后來舉辦了‘深圳設計03展’,‘03展’確定了原創的方向。一個活動或者一個展覽實際上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也使政府認識到深圳的平面設計的力量,認識到平面設計也是深圳本土文化特性之一。”
審視自己重新出發
“我認為設計是先鋒文化,設計必須具備先鋒性特征才有生命力”,針對前幾年設計圈一直流傳的“平面設計已經死亡”的諸多消極看法,韓湛寧提出要借助更多的文化元素來創新設計,比如說新的藝術形式、電子科技等因素。韓湛寧說,深圳設計當年是一枝獨秀,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甚至還有像杭州、成都、西安等二線城市設計都發展得很快,深圳設計師還要從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里面去尋找我們自己的路。韓湛寧舉例說,他經常參加國際設計大大賽,“最后我們對評出來的獲獎作品非常吃驚,因為所有獲獎作品都是外國的,他們通過一些新的角度或者手法,把我們東方文化表現了出來。杉浦康平為什么可以成為日本設計界的巨人?他37歲的時候還在德國任教,后來回到日本重新研究日本文化、亞洲文化,然后在他的學術里面提到東方的概念,比如灰塵、雜淀很多東西融入到他的設計之中,其實他開拓眼界之后,也是在審視自己重新出發。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你做平面就做平面的時代了,任務很艱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