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結果引發的思考
凌鵬志出生在湛江一個醫生世家,如果不是因為高中期間看了一部介紹建筑師貝聿銘的紀錄片,可能他現在已經是一名醫生了!爱敃r看了他設計的中銀大廈,可以說對我震撼很大,原來建筑形態可以這么美! 從那時起,凌鵬志開始做一些建筑模型。后來順理成章報考了深大建筑系!吧钲诖髮W建筑系很多老師都是教學研究一體,有自己的工作室,這對我們的熏陶是很大的。”
入校不久,凌鵬志和幾位同學發起創辦了建筑組織A-SPACE,成立時會員達三百人,開設了網絡版《A-SPACE建筑空間論壇》,不定期舉辦《半桶水》現場建筑沙龍以及《建筑體驗》等活動。他的畢業設計以探討傳統建筑的現代性建構問題為設計理念,是當年對外公開答辯會上第一個答辯的學生。他說:“建筑的活力在于其時代的特征性……建筑的美學并不建立在形式和比例,而發生于新的工藝形式、新的社會現象以及新的場地特征間的結合上!
這點倒是和朱雄毅的看法頗有幾分相似。
深圳市規劃局城市設計處副處長黃偉文談及這次國際競賽時認為,“雖然結果有點意外,沒被邀請、以個人名義參賽的設計師獲得了較好成績,但實現了初衷!彼援斈晗つ岣鑴≡簭膹U標中“打撈”出后來實施的經典設計方案為例,說明“培育一個吸引好的建筑師參與的環境,打造一個本土設計師可以和國外著名設計師切磋過招,公平、公開、開放、包容的平臺”正是“設計之都”的題中應有之義。
“我們沒有文化上、心理上的包袱,輕裝上陣,思路上可能有點不一樣,是用更現代的形式來組織設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朱雄毅和凌鵬志分析說。
或許,兩個年輕人的“突圍”會成為城市設計史上的標桿性事件?
 有建筑界“女魔頭”之稱的扎哈提供的設計方案,被人戲稱為“菠蘿蜜”。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