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清運談建筑與傳統
●父親住宅“玉山石柴” 傳統只留下一個最可能突破的界限
玉山石柴隱匿于山野之間,處在秦嶺山脈、巴河和白鹿原的交匯處,是馬清運為他的父親建造的一所住宅。房子的前面是“輞川”,靠近當年王維的隱居之地。房子的外墻完全是用當地河里的石頭建造而成的。這些佇立的石墻蘊含著大西北的泥土氣息。這里的石頭浸過水后,顏色也不相同,于是每場雨過后,玉山石柴都是五顏六色的。在內外石墻之間是一個狹長的游泳池,池子里的水引自山上的清泉。室內墻壁和地面都鋪著竹膠板,是一種麥芽黃的色彩,客廳是一組鮮紅的沙發。冬天的時候可以在壁爐燒火,呼呼的北風吹過石墻,屋內卻是紅彤彤暖洋洋的感覺。在屋子的角落里,還擺著從當地搜集而來的石雕,別有風味。
馬清運:永遠不要相信傳統留給你的就是最聰明和最應該的,它只給你留下了一個最可能突破的界限而已。有時候傳統是很愚蠢的,為什么八百多年來這個村里的人都不用這些石頭蓋房子呢?石頭房子采用的就是極其準確的、一點都不浪費的工作方法。最少的花錢之處并不在材料上,而是最大范圍的是用村里的人,用當地人、用當地河里撿來的石頭蓋房子。
●鄉間居所“井宇”用傳統顛覆傳統
在黃土高原干燥的氣候下,農家人更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陜西農村的屋頂都向里坡,四面坡屋頂圍合的院子俯看像口井,從外面看像四合院。僅僅因為改變了一種磚的尺寸,工人們順理成章地砌了多少年的平淡磚墻忽然呈現一種輕快的間色。各種花式的窗洞原本是實現建筑墻體獨特結構的需要,而這種從技術角度做出的努力,也意外的收獲了一種藝術的美感。井宇的裝修棄除了過多現代建筑的繁復,屋里的木樁都是就地取材,幾乎沒有加工痕跡。井宇里的門,全部是回收附近鄉親家的舊木門。前后院之間是一個敞開式的廚房,一側是櫥柜,一側是壁爐。井宇的后院有一個大的游泳池,在這里,抬頭仰望只能看到那一片藍天,所有的大山都消失了,只留下一個人靜靜地思考。
馬清運:井宇就是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工匠、工藝,使用完全反當地的做法和反當地的空間,用傳統去顛覆傳統,建造出最不當地的建筑。當地農民蓋井宇的過程是完全不熟悉的和沒有期待的過程,做好以后也完全不可想象自己做出來是這個樣子的。

黃昏抵達“父親的宅”

院墻石砌

院里院外

泳池狹長

俯視門衛

壁柜隱秘

二層過廳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