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系主任張永和日前在臺演講,受到淡江大學學生熱烈歡迎。

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之竹屋,設計者為日本的隈研吾。
六年前,亞洲十二位建筑師在北京打造的“長城腳下的公社”,首開北京前衛建筑風氣,更成為全球話題。如今臺灣版“長城腳下的公社”即將成形,當年推動“長城”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主任張永和也參與設計,上周飛往臺灣勘察地形。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這項計劃由臺灣某房地產商出資,邀請島內外二十位建筑師,在臺北縣貢寮的基地上,一人設計一棟建筑,目前還在籌備階段。
“長城腳下的公社”
北京地產冒險家潘石屹的成名作便是“長城腳下的公社”。當時他請張永和擔任策展人,找來十二位亞洲建筑師,在水關長城附近,一人設計一棟前衛建筑。這種讓建筑師同臺競技的設計方式,稱為“集群設計”。
“長城”十二座房子的造型、空間大膽創新,被認為是北京第一個前衛建筑。如香港建筑師張智強設計的“箱宅”,居住者可隨意組裝、改變房子格局。臺灣建筑師簡學義設計的“飛機場”,外型就像個飛機場。
雖因地處偏遠,一座也賣不出去,但“長城”在二00二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上卻獲得“建筑藝術推動獎”,迅速打響潘石屹的名號,也讓他隨后推出的房地產“建外SOHO”,獲得市場上勝利。
張永和解釋,當時正值北京房地產起飛之際,建筑風格緊跟歐美腳步,缺乏自己的語言,“我們想對現代建筑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十二位建筑師各蓋各的,并未一起討論想法。
“我并不希望這是臺灣版‘長城腳下的公社’,”張永和說,如今造型大膽的前衛建筑蔚然成風,他希望建筑師把眼光轉到環保、城市化與全球化等社會議題上,“這比設計一個孤伶伶的房子還重要!”
張永和表示,希望臺灣的第一次集群設計,二十位建筑師在設計前能坐下來一起討論,如此,“或許臺灣的集群設計可以成為新的典范!”
[1] 2 下一页
|